佳句分享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摘自電影:一代宗師)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電影】看上去很美:小紅花---誰說一定是只有我壞掉了!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電影海報


影片年份:2006 
出品國:China/Italy 
發行商:澤東電影 
語言:Mandarin 
色彩:Color 
音效:DTS
導演:張元 Yuan Zhang 
編劇:王朔 
演員:
董博文  ............方槍槍 
寧元元  ............南燕 

===以下心得涉劇情,慎入囉===以下心得涉劇情,慎入囉===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故事中的主人翁---方槍槍
被軍人父親送到一個看似大規模的幼兒園後發生的故事。

簡單來說:
幼兒園的獎勵制度是小紅花,聽話守規矩就可以得到小紅花。
方槍槍從一開始的哭泣抗拒、願意遵守規矩,卻依然得不到小紅花獎勵,
最後開始反抗、叛逆,甚至決定逃離幼兒園。
但他離開後,卻意外撞見民眾的嫁娶行列,
而行列中的大人們,身上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小紅花。


用幼兒園來反應社會其實是個有趣的方式。
一大堆孩子,一起吃飯,一起遵守規則,一起蹲茅廁,
一起遊戲,一起學習穿衣,一起準備著被老師擦屁股。
遵守規矩的,得到小紅花的獎勵,
沒遵守規矩的,沒得到之外,可能還得扣回小紅花。
方槍槍總是得不到屬於自己的小紅花。
唯一一次,是因為位高權重的同學父親來接小孩順便視察,
他發現了所有孩子的記分板上,只有方槍槍沒有小紅花,
於是老師很識相地、很給面子地趕緊給貼了一朵。
乖乖的,沒獎勵,久而久之,
方槍槍在遵守、探索、尋求未果後,變得叛逆。

叛逆後的方槍槍一改以往的溫順舉止,
他變得愛欺負同學,甚至還對和善的老師說了操你媽,
結果引來園長的高度關切。
但這園長,當面對方槍槍是諄諄教誨,背後卻是要求老師將他孤立。
故事看到這裡,實在也令我瞠目結舌,
可卻也思考,我們的教育體制下會不會也是如此。

故事的尾聲,方槍槍還是回到了團體生活,
不過我們都知道,一種行為一旦刻意維持一段時間,
要再重新恢復情誼、熱絡,談何容易。
更別說,是最純真直接的孩子社會。

方槍槍逃離幼兒園後,所撞見的一堆大人戴著的大紅花,
彷彿,隱隱的威嚇著孩子,逃出幼兒園,你可逃不出這社會。
令人為之一震,卻也不得不讚嘆故事的畫龍點睛。

============================

種種種種的規範,看似荒誕,
可是放大來解讀,這不就是我們的社會嗎?
而用孩子的社會來呈現,對我來說除了更加真實,
也更加地「殘忍、殘酷」。

即便經歷了軍事化的幼兒園訓練,與小紅花的社會化體制,
孩子的反應理論上仍是最未經社會化,最直覺天真的。
方槍槍的處境,相信是許多人在社會上的真實情況,
也許有一些孩子在吶喊著「我很特別、我不一樣」,
或者對於體制和規則疑惑著「為什麼一定要這樣、這樣真的對嗎」,
但在我們的社會裡,經常是將孩子們馴化成群體裡的一份子,
而且是乖乖的一份子,符合師長期待、父母期待,甚至是社會的期待。

總是有孩子,在為了讓家庭、學校、社會體制發現自己、注意自己時,
經常會出現驚人之舉,一如方槍槍所呈現的那般。
但,又有多少老師或家長,能真正發現不一樣了,
甚至細心溫柔地了解孩子改變的成因?


看完這部電影,我聯想到的是「犯罪者」的生成。
前些日小女孩割喉案的時事吵得兇,支持死刑與廢除兩派爭論不休,
我並未要討論死刑的存廢與否,只是從電影延伸的角度來看,
「會不會其實從教育著手,從社會的體制著手,犯罪者是有機會變少的?」


孩子的思維、行為、與社會的互動,
和教育者的態度及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未必能一翻兩瞪眼地說如果怎麼樣一定會或不會養成犯罪者,
可確實當孩子有需求未被滿足或調整時,是需要相當注意與觀察的。

也許,當犯罪者的產生時,我們該回頭省思,
「中間的過程怎麼了?社會和教育體制的問題在哪裡?」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或許先釐清孩子的思維與想法,才是關鍵!

「壞掉的,也可能是社會體制、社會風氣、以及約定俗成的體制與規範」不是嗎?
畢竟,誰能說「一定只有某個孩子壞掉了」?
要是可以,故事中也就不會出現孩子們一度要全體奮起擒拿李老師妖怪的現象了。
而那些循規蹈矩的所謂好孩子們,難道,就永遠都是社會裡的好人嗎?
看看我們的時事新聞、政論新聞、我想大家各有定見的。


我們都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載浮載沉,大多總期許著得到獎勵的小紅花。
無論是來自於道德、社會、職場、家庭等。
這樣的前提下,不想要或不在乎小紅花的人們,似乎就是群體裏的壞掉,
而逐漸壞掉的我,正從身上慢慢細心摘除這朵緊繫在身上的紅花。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再需要紅花,我想社會也將有新的氣象。
但....宛如天方夜譚。

p.s.本文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